世界很喧嚣,还好我有时间去阅读
晚上8点,我准时坐在电脑前,我没有存货,每天都在电脑前更新。
今天是我开号的第十七天,我写第十篇关于时间的文章,第十七次与你们相遇。
今天上午去书店购买了几本书。这篇就谈谈阅读,谈谈书吧。
世界很喧嚣,还好我有时间去阅读。
我一直觉得自己读中文系挺好的,至少阅读习惯是保持了。
关于读书的文章已经够多了,多这一篇不多。
1.
读书应该让人越来越宽容。
读书目的是什么?认识世界,更是认识自己。读得越多,越觉得这个世界深不可测,越觉得人本身不可言喻,而时间是完全看不见也摸不着。越来越宽容这世界的很多事。
我喜欢苇岸这段话:“每天,无论我遇见了谁,我都把他看做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我曾经想,在我之前,这个世界生活过无数的人,在我之后,这个世界还将有无数的人生活;那么在人类的绵延中,我为什么就与我同时代的这些人们相遇,并生活在一起了呢?我不用偶然来看这个问题,我把它视为一种亲缘。”
我喜欢这些充满善意的文字。
我不知道别人读书是为了什么,我知道,我读,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柔软,充实,就算在嘈杂的人群中行走,也会有熟悉的诗句飘过,就算一个人在一座荒岛,也能有无数的情节和句子供消化分享。
我喜欢史铁生,那种苦难后的微笑,逆境中的坚持,和对世界的宽容。我发现越是历经苦难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越是沉静,宽容,和对人类满满的爱。
2
阅读没贵贱之分。
不是说,你读言情读科幻读侦探就觉得没品位,你读哲学历史社科就比高人一等。
我觉得读本身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
我几乎什么书都会读。
有段时间,我读亦舒,然后就一次购买了七八本,读这类书很快。
有段时间,我迷恋李碧华,就买了她的全集,李碧华写得真的好。
有段时间,我迷恋侦探,就买了十多本东野圭吾,顺便把福尔摩斯,布朗神父,钱德勒,阿加莎也买了。家里估计侦探书籍就有几十本。有次和一位喜欢侦探的少年聊天,还顺便借给他几本。
还有很火很火的《余罪》,这套书五本我都读完了,而且是一天一本。觉得看得不过瘾,又去买了《心理罪》四本,有段时间就和各种罪的小说抗上了。
对,我还读情感解答的书,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和个人喜欢,还迷恋了一段。譬如《我爱问连岳》《毒辣端庄》沈宏非的《痴男怨女问沈爷》、鱼顺顺的博客等等。
我觉得这些情感八卦很有意思,更能了解人性。
武侠就更不用说了,我也是通读过金庸古龙的人。
我去年还重读了一遍金庸,古龙,顺便把没读过的梁羽生读了几本。当然书都是去图书馆借的。我读出这样的味道来。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大武侠大师对朝廷的态度,很有意思。金庸武侠里面的主人公是侠之大者,郭靖杨过甚至韦小宝都是维护朝廷的,为国(当时的朝廷)出力,而古龙武侠里往往是没有朝廷,江湖就是江湖,朝廷也只是只言片语影子般的存在。而梁羽生武侠里是对抗朝廷最深的,他武侠里所有侠客都是和当时朝廷对抗的,在他书里皇帝都是轻易被侠客俘获或胁迫的人物,譬如《广陵剑》里陈石星剑指朱宪宗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七剑下天山》里康熙被写得那么卑劣猥琐,《云海玉弓缘》里唐晓澜直捣皇宫抓住皇子等等。想想梁羽生的经历,当年文革从广西蒙山逃到香港,或许别有一番滋味吧。
除了这些之外,当然也读一些深奥点的书,譬如《宅兹中国》。我就是个杂食动物。
但读这些书,并没有多少说我要记住的,更多的是感谢他们陪伴了我一段时间。至少不会那么无聊。
比起埋头的阅读,我更喜欢的是乘坐地铁,公交,穿过这城市,我觉得在人群中行走,谁也不认识谁,那种感觉真好。
3.
阅读只是爱好,和其他爱好没区别。
有一次采访马伯庸,他说他坚持每天写四千字,然后有同去的记者就很佩服地说,哇,你真是高大上啊。他说,其实这和爱好打羽毛球没啥区别。
就是,一个爱好而已。
我很怕说读书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觉得不读书就不对的思维。
就像我每次去球馆,双打时,如果搭档总是埋怨我打不好,我就觉得他人品有问题,大家都是运动而已,又不是专业的,何必那么斤斤计较,下次你不和我搭档就是。
读书也是。你读再多,也是这世界的九牛一毛而已,你真还能把这世界的书读尽啊,何况,许多不读书或者读书不多的人,思考也很不错。
看韦力的《得书记,失书记》,我觉得自己就是文盲,他里面题的书我一本都没看过,他提到的那些珍藏版本,那些古书籍,对我来说就是天书。
(《得书记 失书记》 韦力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痴可看)
还有,我偶尔出去吃一次文化人的饭局,遇上几位读书大咖朋友,我就主动沉默,他们阅读的范围和内容,离我太远太远了,我这整天读流行读物,顺便装下高深才读历史的人,差太远了。
读这本《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也让我很有挫败感,我对古代书法,书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而这些又是国学精华,这本书是介绍这些内容的,我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小学生都不如。
罢了,我只是个爱好,不是专业读书人,不用去挑这些深奥的书了。我不想做学问,也不会成学者。所以我把读书就当做喜欢打羽毛球的爱好一样。
4
我读诗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就迷恋读诗了。
以前偶尔会读一首,但不知道讲什么,也没什么兴趣。某一天就觉得,我很想去读诗,然后顺便把家里出版社快递给我的几本诗集和自己购买而从来没翻过的诗集拿出来读,觉得越读越有意思,然后就让一位家里藏着上千本诗集,还经常写诗但从不发表的朋友,给我推荐几本他觉得不错的诗。他推荐,我马上就去购买。然后觉得还不够,又根据里面的一些指引购买了一些。
我整个八月买了三十多本书全是诗集。
我今天去书店买五本,也全是。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谷川俊太郎著 田原翻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诗集真好,读第一首我就决定买了。)
没别的原因,我喜欢看了。就像当年我买东野圭吾一次买十多本一样。
感觉自己都有些疯了。一次读者七八本书,换着读,也不一定懂,反正更新完这个公号,有时间就读一个多小时,公交上就看几首,自己存在手机里的诗。
读着读着,就觉得时间真无情。我在公号里一篇文章写过,远方没有诗,时间里才有。
“妈妈,/河流多少岁了,/总是和年轻的春天同岁”(谷川俊太郎)
“逝去的日子留在我们背后,
像一排被掐灭的无光的蜡烛,
最靠近的仍在冒着烟,冰冷、融化,弯下来。
我不想转过去,因为害怕见到,
那道暗线如何迅速拉长,
被掐灭的蜡烛如何迅速增长”
(卡瓦菲斯)
我们都只是在这浩荡的时间之河里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摸不着看不到,也不能计算。每分每秒,每时每刻都在更换。日子一天一天过,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时间会什么时候用完,而诗歌里所写的很多都是这些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
有一天,我想写时间了,所以有了这个号,有了我写时间故事的动力,有了这么多读我时间故事的读者,这是读诗的馈赠,我感谢它。